韶山,一座承载全中国人民记忆的城市,这里有新中国奠基人毛泽东走过的足迹,这里有绵延不绝的历史脉络,这里有深幽旖旎的秀丽山川。同时,这里也是承载了12万韶山人故乡情怀的一座“新城”。
为进一步弘扬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激活每一位“韶山人”的红色基因,以更好的姿态传承韶山精神,即日起,韶山公共文旅云推出特别栏目《韶山记忆》,让一段段红色的记忆,一桩桩动听的故事,在一件件饱含传统文化的物件(手艺)里,再一次鲜活起来。
第五期
乡音不改乡情深
时光荏苒,很多东西都会改变,而乡音却很难改。它的每一个音符都能指引着我们,从脑海里迅速找到一种共同的记忆,能让我们即便离家千里万里,一旦听到那熟悉的声调,便顿生“官秩加身应谬得,乡音到耳是真归”之感。让我们进入本期“你所不知道的韶山传奇故事”,走着!
毛泽东从1910年走出韶山冲,尽管经历了各种环境的“洗礼”,乡音却从来没变。为人熟知的,永远也忘不掉的,是他在开国大典上用浓重的韶山乡音庄严宣布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。”
不变的乡音,也给他带来了一些“麻烦”。有一次,他在床上批阅文件,新来的一名来自东北的卫士请他吃饭,毛泽东叫他拿辣子来,这名卫士听成了蜡烛,心里纳闷:大白天要蜡烛干什么?不过,还是将蜡烛拿来了。
毛泽东问:“辣子拿来了吗?"
卫士省略了已经拿来蜡烛的回答,而是疑惑地问:“主席,蜡烛点着吗?”
毛泽东只顾批阅他的文件,头也不抬地说:“点着?你们东北吃辣子还点着?乱弹琴。去,拿锅上炕一炕,要整根地炕,不要切。”毛泽东还吩咐:“不要放油,干炕就行。”
卫士有点糊涂:“ 放在火上吗?”
“不放在火上怎么炕?蠢嘛!”毛泽东抬起头,有点烦。
卫士欲走不能,欲留不敢,嘀咕着不知所措:“可是,炕化了怎么办?。”
这时,毛泽东忽然笑了,他已经发现卫士手里拿着的那支蜡烛,越笑越开心。“辣子,我要辣子。”毛泽东用手比画,做一个吃到嘴里的辣状,说:“吃的辣椒。”卫士听懂了,也笑了,眼泪都笑出来了。
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,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,它传承千年,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,随文旅君看看主席家乡韶山话里,那些有趣的歇后语和谚语吧~
韶山方言小课堂
(绝对本土)
【韶山歇后语】
黄瓜打锣——折介一截
狗吃牛屎——爱多
竹山里犁田——寸步难移
肚脐眼打屁——一股腰(妖)风
扯哒眉毛盖眼珠——只瞒得自己
瞎子绊哒芋头田里——尽是门槛
沈三娭婆氽——一起少陪
茅屋子里安寿星——多此一主(举)
脑壳上戴套鞋——也算是个脚(脚)
【韶山谚语】
春来三节,水热三分
夏雨分牛脊
秋老虎日头晒死鬼
大年初一发南风,屋檐底下捞虾公
家有一千,邻居是称
田无三寸土,碗无寸半深
讲不尽的话,扯不尽的稗子
有口的要吃,有根的要肥
人到八十八,莫笑人家跛脚瞎
菜的屁股痒,不剥它不长
估不得七山到,砍不得五山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