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春往冬走,三湘大地季节嬗变,旅游的热度持续升温。
时间回溯到3年前,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,建设以“锦绣潇湘”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,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万亿产业。
5.65亿人次、6.69亿人次、7.53亿人次,从2016年到2018年,湖南接待游客数量年年递增;4707.43亿元、7172.62亿元、8355.7亿元,我省旅游总收入节节攀升。今年1至10月,全省接待游客6.73亿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7591.87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0.01%和15.6%。
制图:刘也
持续跃升的数据背后,是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发展的喜人景象。
1.三湘大地处处是景,“景点游”蝶变“全域游”
12月1日,初冬的天子山雪景迷人,黄龙洞“枫”景如画。夜幕降临,溪布老街、魅力湘西大剧场热火朝天,歌舞欢腾不绝。五号山谷民宿主人刘艺欣喜地说,自家十几间改造的闲置农房同样扮演着夜间的“流量担当”。
雨后的张家界武陵源景区云雾升腾,美不胜收。张瑛 吴勇兵 摄
全域变身“大景区”,剧院、乡村、民宿、博物馆皆可游,让游客在武陵源放慢了脚步。
立足湖南省情,抢抓国家全域旅游战略发展机遇,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建设以“锦绣潇湘”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决策部署。变“景点旅游”为“全域旅游”,转型升级的鼓点在全省擂响。
省委常委会会议、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旅游工作。省委书记杜家毫,省委副书记、省长许达哲等省领导多次赴实地调研指导。刚刚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的溆浦穿岩山景区,从乡村游开始崛起,省领导都曾翻山越岭前往考察,为其发展鼓劲加油。
一系列改革举措实施。建设全域旅游基地3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;通过《湖南省实施<旅游法>办法》,在全国率先为全域旅游提供地方性法律保障;省级旅游财政资金从2015年的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.45亿元。
全域旅游的春风吹遍城乡,各地发展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。
示范县、特色小镇、重点村,三大“排头兵”示范引领。韶山市、武陵源区、南岳区在全省31个创建单位中脱颖而出,率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;十八洞村等11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;浏阳文家市镇等10个省级特色文旅小镇授牌。
项目建设快马加鞭。古镇、古道、茶园、湖泊变身“大景区”。铜官窑古镇、洋沙湖、昭山国际房车露营公园等一大批休闲文化旅游项目投入运营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省在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347个,总投资5770亿元。
小处着眼、实处入手,旅游公共服务补短板,旅游厕所革命走在全国前列;随着高铁、高速公路、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,通景公路逐步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游客出游环境大大改善。
锦绣潇湘处处是景,“景点游”蝶变“全域游”。2018年,全省接待游客7.53亿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8355.7亿元,分列全国第5位和第8位;与2015年相比,接待人数和收入均前进3位;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230.75亿元,占GDP的比重6.12%。高速发展的旅游业,为我省经济转型发展增添强劲动力。
2 .跨界融合业态培育,封闭的自循环走向多元的“旅游+”
上个周末,来自江西萍乡的张先生带着一家老小,来到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文化园听戏,孩子在浔龙河麦咭乐园玩得忘了时间,当晚便住在了“地球仓”智能生态小屋,“准备第二天去开慧镇体验直升机低空游。”
大众旅游时代,旅游消费不断升级。我省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需求的短板仍有待补齐。
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现代旅游发展规律,充分发挥比较优势,找准发展短板,突出特色,打造亮点,加快推动旅游与文化、农业、交通、生态等行业融合发展。”省委书记杜家毫为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,描绘路径。
从封闭的自循环,到开放多元的“旅游+”,我省坚持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,融合发展如火如荼。
初冬时节,长沙岳麓山景区层林尽染,五彩缤纷,进入了一年中赏叶的最佳时节。郭立亮摄
“旅游+农业”,农特产品变旅游商品;“旅游+工业”,厂区变“景区”,梦洁家纺、加加酱油等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研学旅游者络绎不绝;背靠科教优势,湖湘研学旅行在境外渐成品牌,岳麓书院等游学地备受港澳青少年欢迎……
文创引领,轻资产置入,文旅融合为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注入活力。《天门狐仙》《魅力湘西》等大型旅游演艺继续叫座,《苗寨故事》《花飞花瑶》等小型乡村演艺逐步走向市场。在长沙方特、常德卡乐星球等乐园,动漫形象为景区代言,景区体验融入动漫游戏,“动漫+旅游”擦出新火花……
旅游消费新业态向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产业链拓展,旅游对消费的撬动效应不断释放。2018年,来湘国内游客人均花费1335元,比2015年的777元增长41.8%。
跨界融合,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,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。大湘西、大湘东13条精品旅游线路辐射带动689个村发展,全省100个脱贫攻坚示范村中,有32个是旅游扶贫重点村。
3.踏响开放足音,“锦绣潇湘”从国内走向国际
11月22日,由欧美专家设计、境外旅游社向全球发售的雪峰山徒步之旅,吸引了首批20名来自欧洲的徒步旅游爱好者前来“打卡”。
感受潇湘之美,正成为越来越多境外游客的选择。今年1至10月,我省接待入境游客406.66万人次,提前一年实现“十三五”旅游规划目标。3来年,我省接待入境游客年均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。
“入境游是衡量湖南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指标。近年来,作为我省旅游短板的入境游,正在加速赶超。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禹新荣介绍,旅游业开放度高,湖南坚持以开放促发展,把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开放崛起的重要途径。
龙舟队在花垣县边城古镇清水江上进行角逐。龙恩泽 摄
以“锦绣潇湘”为总体形象品牌,我省优化区域空间布局,以长沙为中心、张家界为龙头,打造长株潭、洞庭湖、大湘西、雪峰山、大湘南五大旅游板块,培育五大区域旅游品牌。针对不同客源市场,推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。
立足全球视角,五大板块抱团闯市场,“锦绣潇湘”从国内走向国际的步伐加快。
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领导部署并带队,参加湖南法国、德国文化旅游周等外事活动,分管省领导利用各类平台为湖南文化旅游代言。“锦绣潇湘”走进“一带一路”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推动构建外事、外宣、外经、外资、外贸联动“大外宣”格局,累计组织“请进来”“走出去”46个批次,覆盖44个国家和地区。
2018年,湖南作为全国唯一省份入选《孤独星球》发布的“世界十大最物超所值的旅行目的地”,“锦绣潇湘”旅游品牌知名度、美誉度、影响力进一步扩大。
4.优化供给提升服务,让全民共享旅游红利
湖南旅游产业迈向万亿元大关步履铿锵。对标对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,打造全域旅游基地,转型升级任务还很艰巨,公共服务补短板需不断推进。
客源结构比较单一。以入境外国游客为例,对韩国和日本依赖度较高,两国游客占入境外国游客比重超过30%。
旅游消费结构不优。长途交通支出居首位,吃、住、行、游4项硬性支出占全部支出的70.84%,娱乐、购物这两项软性支出仅占21.42%。
市场主体不够强大。我省虽然涌现出了天门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、张家界大峡谷景区管理有限公司、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等一批活力十足的民营企业,但国有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缺乏大平台,外商投资旅行社没有实现零的突破。
民间故宫岳阳张谷英村。李敏 摄
出行难、停车难、如厕难等问题在一些地区和景区仍然存在,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尚待提升……
破解这些“瓶颈”,9月底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部署,要加快示范创建,优化产品供给,完善基础设施,健全文旅公共服务体系,形成共抓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。
“湖南将坚持以开放合作促文旅融合,文旅融合带动跨界融合,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及优势,谋划培育具有湖南比较优势的演艺、动漫、装备、音乐、体验和创意设计等文旅融合重点行业。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负责人介绍,我省将紧紧把旅游产品研发设计与旅游市场营销、旅游服务质量监管结合起来,打造更多游客喜爱的产品,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。
“诗和远方”描绘锦绣潇湘新画卷,幸福产业、民生产业——旅游业刷新湖南幸福新高度。
扫描二维码
关注韶山公共文旅云微信公众号
湖南省韶山市日月路1号
TEL : 0731-55683027
版权所有 韶山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Copyright ©2018 湘ICP备1500827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