韶山皮影

 


 

韶山皮影戏,当地人又称“影子戏”,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。一般在农户喜庆或迷信还愿时演出,剧目、唱腔多同韶山地方戏曲花鼓戏、湘剧相互影响,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,并配以音乐。

 

韶山皮影戏主要讲究操耍技巧和唱功,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。在演出时,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、乐器伴凑和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。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、八个影人。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,影人枪来剑往、上下翻腾,热闹非常。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、优美动听,或激昂或缠绵,有喜有悲、声情并茂,动人心弦。

 


皮影戏的演出,有历史演义戏、民间传说戏、武侠公案戏、爱情故事戏、神话寓言戏、时装现代戏等等,无所不有。折子戏、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,数不胜数。如《古城会》、《薛仁贵征东》、《珍珠塔》等,并在演出前常加演《天官赐福》节目。如意镇的汤贵云(1921--1989)擅长皮影戏艺术,文武场面、各类角色的唱腔、动作和托条子,都有独特风格。

 

韶山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,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。而当今,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。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。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。韶山皮影戏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,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,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。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。


 

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民的娱乐生活发生了变化,这种古朴的民间艺术也逐渐失去了之前的光环而走向黯淡。韶山皮影戏,可以成为文学、音乐学、戏曲学、民俗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对象,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。它作为湘中丘陵地区典型的农耕文化现象,百年来曾发挥过传播知识、道德教化、文化娱乐、社群整合等多种社会功能。当稻田逐渐消失,农耕慢慢退出这里,韶山皮影戏就成了杨林人共同的文化记忆,将对杨林人的子孙后代起到社群认同、传统教育等作用,发挥它所固有的文化价值。毫无疑问,人民的艺术是最有才华的艺术。它经历着许多年代,荟萃了无数人的才能和智慧而成功的,它是人民历史的、集体的艺术结晶。



相关阅读
参与评论

“扫一扫”

获得更多

意想不到

0731-55683027